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成樹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Divergent LysM effectors contribute to the virulence of Beauveria bassiana by evasion of insect immune defenses為題在線發表在PLoS Pathogens上。研究以昆蟲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為對象,揭示了LysM蛋白介導真菌—昆蟲互作的效應機制。本文威正翔禹/締一生物為您分析揭示LysM蛋白介導的真菌。
真菌細胞壁成份中的幾丁質是重要的病原模式分子,植物病原真菌通過分泌含有LysM結構的效應蛋白(effector)保護細胞壁、結合游離的幾丁質寡糖或競爭性抑制寄主幾丁質受體等方式,抑制由病原菌幾丁質誘導的寄主免疫反應。由于不存在真菌—植物互作時形成的質外體 (apoplast)結構,動物病原真菌不會產生類似植物病原菌的效應蛋白來干擾或抑制寄主的免疫。王成樹研究組通過分析表明,昆蟲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基因組編碼12個序列及結構不同的LysM蛋白(命名Blys1-Blys12),不同蛋白基因在不同生長條件下的表達特征不同。其中6個基因在白僵菌侵染至昆蟲血腔時高表達,定向敲除這6個基因的結果證明,Blys2和Blys5基因缺失顯著影響白僵菌的殺蟲毒力。生化分析表明,這兩個蛋白均能結合幾丁質,幾丁質結合特異性受LysM結構域影響。GFP蛋白標記的實驗表明,Blys2分泌后能夠結合真菌細胞壁中的幾丁質,Blys5能夠保護細胞壁而免受幾丁質酶的降解。同野生型菌株相比,缺失突變株于昆蟲血腔中的發育速率下降、誘導昆蟲免疫水平加強。有意思的是,使用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的LysM效應蛋白基因Slp1能夠完成回補白僵菌Blys2和Blys5的缺失表型。研究結果證明,白僵菌LysM蛋白可作為效應分子介導真菌—昆蟲的相互作用。這一研究成果建立了真菌—昆蟲相互識別的效應機制。
該項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先導B項目及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資助。綜上所述,您是不是已經對揭示LysM蛋白介導的真菌,有所了解。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咨詢威正翔禹/締一生物資深專家免費熱線:400-166-8600。
球孢白僵菌編碼的不同LysM蛋白結構;白僵菌分泌的Blys2蛋白能夠結合細胞壁幾丁質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