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的原理,在于人體自身針對腫瘤細胞的防御系統被激活。然而,對于大多數患者,腫瘤細胞對治療產生了耐藥性。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皮膚黑色素瘤中發現一種表觀遺傳控制蛋白質是這種阻力的關鍵所在。本文威正翔禹/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研究確定免疫療法抗癌失敗的“禍根”。
數據顯示,癌癥是全球第二個最常見的死因。直到最近,治愈患有轉移性癌癥的機會仍然非常低,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后,癌細胞轉移到遠處器官,在經過放化療來控制腫瘤,治療效果不僅不夠明顯,而且患者還需經歷可怕的副作用。免疫治療已經使用多年,它雖然對轉移性癌癥有良好的治療反應,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這些免疫療法,也稱為檢查點抑制劑,可以使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更好地發現和摧毀癌細胞。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細胞變無法引發免疫反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機制,這種機制在免疫療法的演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腫瘤細胞逐漸對用于檢測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產生耐藥性,癌癥細胞產生特異性免疫分子,并觸發免疫抑制過程,這些變化相互作用,使得免疫細胞幾乎看不見癌細胞,也就是說免疫療法變得無效了。然而,在針對皮膚黑色素瘤的試驗中,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表觀遺傳控制EZH2蛋白對癌細胞逐漸發展這種阻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您是不是已經對研究確定免疫療法抗癌失敗的“禍根”,有所了解。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咨詢威正翔禹/締一生物資深專家免費熱線:400-166-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