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目錄
  • 細胞培養進口血清
    進口胎牛血清
    進口新生牛血清
    進口豬血清
    馬血清
  • 支原體檢測盒及標準品
    常規PCR檢測試劑盒
    熒光定量PCR檢測(qPCR法)
    支原體DNA提取
    靈敏度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特異性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PCR定量標準品(可用于方法驗證)
  • 支原體祛除試劑
    細胞中支原體祛除
    環境支原體祛除
    水槽支原體祛除
  • 干細胞培養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試劑
    DNA污染監測
  • RNA病毒研究試劑
    RNA病毒檢測試劑盒
    病毒RNA提取
  • PCR儀器及配套產品
    DNA污染監測祛除
    PCR/qPCR儀性能檢查
    PCR試劑
    PCR試劑盒
    PCR預混液(凍干粉)
    熱啟動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檢測
    食品檢測類產品
    食品微生物檢測
    細菌PCR檢測
歡迎來到 威正翔禹|締一生物官方網站|咨詢熱線:400-166-8600
咨詢熱線
400-166-8600

產品目錄
  • 細胞培養進口血清
    進口胎牛血清
    進口新生牛血清
    進口豬血清
    馬血清
  • 支原體檢測盒及標準品
    常規PCR檢測試劑盒
    熒光定量PCR檢測(qPCR法)
    支原體DNA提取
    靈敏度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特異性標準品(方法驗證用)
    PCR定量標準品(可用于方法驗證)
  • 支原體祛除試劑
    細胞中支原體祛除
    環境支原體祛除
    水槽支原體祛除
  • 干細胞培養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試劑
    DNA污染監測
  • RNA病毒研究試劑
    RNA病毒檢測試劑盒
    病毒RNA提取
  • PCR儀器及配套產品
    DNA污染監測祛除
    PCR/qPCR儀性能檢查
    PCR試劑
    PCR試劑盒
    PCR預混液(凍干粉)
    熱啟動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檢測
    食品檢測類產品
    食品微生物檢測
    細菌PCR檢測

白蛋白和細胞培養

2017-07-25 09:41

  白蛋白,又稱清蛋白,它在血清和血漿中分子量最小(人白蛋白分子量為66458,含17個二硫鍵),含量卻最豐富。在血清中,白蛋白含量通常為50 mg/ml, 約占總蛋白的60%。本文威正翔禹/締一生物為您分析白蛋白和細胞培養



   在體內,約60%的白蛋白位于血管周隙(包括組織間隙),以保證細胞狀態的良好。白蛋白的功能現在還不完全明了,但其生理作用非常重要,對細胞培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促進哺乳動物細胞的生長和提高存活率。現大致歸納一下,有如下幾點:


  1. 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和pH值。在體內生理條件下,白蛋白含量的降低會導致血液中的液體成分流失和組織間隙液體的增加。這可發生在營養缺乏、肝臟和腎臟疾病中。白蛋白是肝臟合成的,這些疫病常導致白蛋白含量下降。


  2. 運輸功能。白蛋白作為一種載體,能與體內許多難溶性的小分子有機物和無機離子可逆地結合形成易溶性的復合物,幫助它們溶解在血漿中。它們包括膽紅素、長鏈脂肪酸、膽汁酸鹽、前列腺素、類固醇激素、金屬離子等。


  3. 抗氧化功能。白蛋白含有35個半胱氨酸,只有1個形成二硫鍵,其余34個半胱氨酸攜帶有巰基,能吞噬自由基,同時蛋氨酸能作為金屬螯合劑,還原ROS(活性氧)和RNS(活性氮)。體內外研究證實,白蛋白能預防有氧代謝產生的ROS導致的脂質過氧化。白蛋白對細胞過氧化的保護的研究,許多來源于動物和體外細胞培養的病理模型,特別是有關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病和炎癥的研究。


  4. 白蛋白能調節體外生理環境,從而對細胞有保護作用。有人采用BHK-21細胞,分別在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和氣升式生物反應器中培養,發現加入1g/L白蛋白(一同加入還有10 mg/L轉鐵蛋白和胰島素)后,和對照組比較,能顯著的減少細胞自溶,表現為乳酸脫氫酶釋放的減少。也能防止細胞的機械損傷。


  5. 白蛋白可和細胞表面新生的Fc受體結合,從而被細胞內吞而攝取,其氨基酸可被用為組織修補。具體過程由細胞的內吞系統介導。

   

       

       綜上所述,您是不是已經對白蛋白和細胞培養,有所了解。如果還有其他疑問,請咨詢威正翔禹/締一生物資深專家免費熱線:400-166-8600。


  更多請參考文獻:Geoffrey L. Francis. Albumin and mammalian cell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Cytotechnology (2010) 62:1–16


    本站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