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人類真能利用糞便治療抑郁癥嗎2019-09-11 09:50來源:生物谷
試想一下,未來人類竟能利用糞便來治療抑郁癥了!最近,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icrobiome上的研究報告中[1],來自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機體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導致抑郁癥的發生,而通過菌群移植或許就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樣癥狀。 嚴重抑郁障礙(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種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精神性疾病,其主要特點為情緒功能障礙,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一種疾病;此前有多項研究理論解釋了MDD的病理學機制,但尚無一種明確的解釋,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腸道菌群是一種關鍵的環境因素,其能通過微生物菌群-腸道-大腦軸來重塑機體大腦,腸道菌群發生改變的小鼠常常會表現出抑郁癥相關的行為,而且抑郁癥患者和動物模型機體中腸道菌群的組成也會發生改變,研究者發現,將MDD患者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機體中就會使其出現抑郁癥行為,而且將抑郁癥患者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接受抗生素療法的大鼠體內也會使其出現抑郁癥行為,相關研究結果就提示,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或是引發抑郁癥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腸道菌群影響機體抑郁癥樣行為的分子機制。 根據抑郁癥炎性小體假說,神經炎性通路在MDD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抑郁癥患者機體血細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和NLRP3 mRNA的水平會增加,這就表明,炎性小體或是抑郁癥發生的關鍵介導子,而近來有研究認為,NLRP3是抑郁癥發生的共同介導子,其在抑郁癥患者和嚙齒類動物模型中會被激活,更有意思的是,敲除Caspase-1會引發抑郁癥樣行為的下降,而且Caspase-1抑制劑—米諾環素能通過調節壓力與腸道菌群組成之間的關系來改善抑郁癥樣行為,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炎性小體和腸道菌群之間的關聯。circRNAs是一種在大腦中高度表達的環狀RNA,其主要參與生理性和病理性過程的調節,此前研究人員發現,環狀RNA HIPK2(circHIPK2)能夠抑制大腦中星形膠質細胞的激活,基于星形膠質細胞在抑郁癥患者大腦中會表現出功能異常以及circHIPK2在星形膠質細胞激活中扮演的角色,研究人員推測,在抑郁癥狀況下,腸道菌群的改變能夠通過circHIPK2調節的星形膠質細胞的功能來部分影響個體的行為。 這項研究中,姚紅紅教授等人通過研究比較了野生型和NLRP3被敲除的同窩出生的小鼠鼠崽機體腸道菌群的差異,他們想以此評估是否腸道菌群的改變與抑郁癥樣行為之間存在一定關聯,同時研究者還想知道NLRP3敲除的小鼠機體的腸道菌群如何影響遭受慢性壓力的小鼠機體的行為,尤其是腸道菌群是否是通過調節circRNAs來促進星形膠質細胞功能的關鍵因素。研究者發現,敲除NLRP3基因的小鼠與野生型同窩小鼠相比會表現出顯著的抑郁樣行為差異,并且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顯著改變,提示這種行為的差異很有可能是腸道菌群的變化引起的,同時NLRP3炎性小體的缺失會影響小鼠腸道菌群的組成,NLRP3敲除的小鼠機體的運動活性顯著高于野生型小鼠,而且NLRP3敲除的小鼠的腸道菌群的共存和移植還能避免敲除NLRP3對小鼠一般運動功能的影響;與此同時研究者還發現,移植NLRP3被敲除后的小鼠機體的腸道菌群就能夠減緩慢性壓力所誘導的小鼠機體的抑郁癥行為。 研究者表示,NLRP3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機體中腸道菌群的組成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為厚壁菌門、變形菌門和擬桿菌相對豐都的差異,利用NLRP3敲除小鼠腸道菌群進行的糞便微生物移植(FMT)能夠顯著減緩慢性壓力小鼠機體的抑郁癥樣行為,由于circHIPK與抑郁癥之間存在一定關聯,而且觀察結果發現,相比對照組而言,circHIPK的表達水平在慢性壓力小鼠機體中會明顯增加,后期研究者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指出,FMT或能通過抑制circHIPK的表達來改善經歷慢性壓力小鼠機體中星形膠質細胞的功能異常。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闡明了抑郁癥個體中腸道菌群-circHIPK-星形膠質細胞軸的存在,并提供了新的研究證據表明,移植來自NLRP3敲除的小鼠機體的腸道菌群或有望作為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新型療法。我們都知道,抑郁癥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其發病因素主要由社會、環境和個體三方面決定,這類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和高自殺率等特點,位居全球疾病總負擔第二位。目前,治療抑郁癥主要是圍繞單胺類神經遞質學說開發的抗抑郁藥物,但這類藥物存在著起效慢、效率低等缺點,很多患者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而腸道菌群治療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明顯高于這些藥物。 近年來,很多科學家們都發現抑郁癥的發生都與機體腸道菌群有關,比如此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2],來自愛爾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發現了抑郁癥與人類腸道菌群的微妙關系,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受試者相比,患有抑郁癥的受試者的微生物組中缺少兩種腸道微生物,即 糞球菌屬細菌(Coprococcus)和小類桿菌屬細菌(Dialister),當有年齡、性別或抗抑郁藥等因素影響微生物組時,這一研究結果仍然成立。后期研究人員還會進行大量研究來闡明抑郁癥與腸道菌群之間的神秘關聯,而未來利用腸道菌群治療抑郁癥等神經性疾病或許也將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